top of page

探究式自主學習 提升學生成就感 - 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

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習慣,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於2022/23學年參加賽馬會「混合式學習」計劃,成為首批參與的「夥伴學校」,成功於校內初中科學科推行混合式學習,將教學與科技結合,藉此加快學教效能,促進自主學習。

改變教學模式 讓學生獲得學習喜悅

於校內任教中三科學科和中四生物科的葉雅琳老師表示,她曾經認為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,重點在於如何「搾乾」學生們課餘的時間,利用各種線上線下的活動補貼課時不足的問題。然而,透過參與計劃,與同儕導師和教授觀課、備課、試教的過程中,她發現在實體課堂內加入線上的元素,亦是混合式學習的其中一種有效模式,更能增加學生對課堂的投入程度,令課堂更為生動和豐富。


為了節省課時,以往教授「非傳染病」的課題時,葉老師會爭取時間在堂上講解各種疾病特分類、特性,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課題的重點。雖然這種方法頗有成效,但葉老師反思是否有其他方法令學生主動學習,而非單向地吸收知識。在計劃導師的鼓勵下,葉老師完全改變了教授模式,由教師主導變成由學生自主探索。首先,她利用數據及影片,引起學生對非傳染病的興趣,邀請學生善用備課時間,預先於網上蒐集疾病的資料準備,然後在課堂上分組拍攝約 3 分鐘的介紹短片,並將最後的完成品上載至seesaw的平台上。葉老師發現,學生自發性地蒐集非傳染病的相關知識,並加以整理,透過探究式的自主學習,加深了學生對課題的印象,更能掌握重點。學生亦能在課後的時間在平台上觀看其他同學的作品,互相給予意見並進行討論,鞏固知識的基礎。


葉老師認為計劃的證書課程能讓教師學習更多關於「混合式學習」的理論和實踐方法,開闊教師對教學法的固有框架。另外,與同儕導師和教授進行共備,亦促進了跨校交流的機會,啟發創新的點子。在試教的過程中,她發現同學們都非常珍惜自己的製成品,當中的擁有感、投入感和滿足感均比傳統的教學模式高,更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喜悅。


學生盡早適應新教學模式 提升教學效果

同樣有份參與計劃,任教初中科學科的盧宇仁老師則表示,在參與計劃的過程中,不單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審查教材能力,還能與課程導師交流引發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。此外,他認為混合式課堂中,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增加,可以親自解答學生的問題,亦提升教學的滿足感。他相信若能夠將混合式學習從初中開始引入課堂,更年輕更初階的學生在新常態下能盡早適應新的教學模式,從而發揮到最大的益處。


如想了解更多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的科學課堂設計,請參閱以下教案示例:

優秀教案範例_非傳染病
.pdf
下載 PDF • 404KB

100 次查看
bottom of page